俄罗斯又被补一刀,这次凶手是谁
俄罗斯最近似乎流年不利。日前的欧盟峰会上,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公开指责俄罗斯是“敌对国家”,同时一些俄媒在美国那边备受欺负。这还没完,战斗民族今天又多了一件烦心事。
禁赛
12月5日,国际奥委会宣布,禁止俄罗斯代表团参加在韩国平昌举行的2018年冬季奥运会,原因是认为俄罗斯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期间存在系统性操纵反兴奋剂系统的情况。
奥委会称,符合条件的俄罗斯运动员可以中立身份名义参加个人或集体项目,但是他们赢得的任何奖牌都不会算在俄罗斯头上,开幕式也不会出现俄罗斯国旗和国歌。
平昌冬奥会还有2个月就开幕了,世界各国运动员都在紧锣密鼓地备战,可以想见,这个消息会让俄罗斯选手多么沮丧。
花滑女王梅德韦杰娃就表示,国际奥委会的决定非常不公平,她不能接受以中立身份出现在冬奥的赛场上。
▲花滑女王梅德韦杰娃
确实,对很多运动员来说,奥运会上最激动人心的就是用自己的拼搏让国旗升起在赛场上,如果不能为祖国而战,简直是“生无可恋”。
俄罗斯媒体也很快表达了不满。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在转播国际奥委会发布会时,通过字幕声明,该电视台将不会转播明年2月在韩国平昌举行的冬奥会,而且还在屏幕右上角的奥运五环标志上增加了斜杠,以抗议国际奥委会当天的决定。
大家知道,索契冬奥会确实爆出一些俄罗斯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可以说情况比较严重。这明显违背体育精神,我们当然是反对的。对那些有污点的运动员,也应该严厉谴责和处罚。
但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谁家没有出现过兴奋剂丑闻呢?那些国家运动员的丑闻最终有谁是让整个国家背书的呢?道理很简单,除非能证明这是俄罗斯官方支持的系统性行为,否则,因此彻底禁止一个国家参加奥运会,就有“量刑过重”之嫌。难道为了惩罚少数运动员和他们的教练,以及据称“知情的”俄罗斯政府,就可以迫使其他无辜的运动员跟着蒙受不白之冤,让他们4年的奥运备战付诸东流吗?
我就问,这是奥运会应有的精神吗?
国际奥委会的调查给出的证据只能证明,有一些政府官员介入了使用兴奋剂以及逃避检查的做法。但那些证据还不够充分,仅仅靠一两个污点证人、一两个运动员或涉事人的个人表白,是不足以给俄罗斯官方盖棺定论的。
“疑罪从无”是各国司法领域的共识,美国更是特别强调这一点。全世界都记得,因为没有完整的证据链,连辛普森那样高度可疑的嫌疑人当年都没有被定为谋杀罪。相比之下,莫斯科似乎没有这么好命。
俄罗斯受到的处罚在奥林匹克历史上前所未有,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因为所谓的“官方系统性地使用兴奋剂”而被禁止参加奥运会。
一位专家告诉刀姐说,民主德国曾经有一个内分泌研究室,曾经被爆出有几千或上万名运动员被要求使用兴奋剂,即便如此也没有阻止民主德国参加奥运会。而且刀姐还记得,美国田径界用兴奋剂的运动员也不少,从刘易斯、琼斯到蒙哥马利、怀特,美国田径队也从来没被踢出奥运会。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奥委会根本就没有给俄罗斯申辩的机会,似乎直接就给人家“缺席审判”了,还判得这么重。
这就不免让人怀疑:对俄罗斯出此重拳,真的是为了兴奋剂做此发难吗?
背景
其实,俄罗斯在体育界被西方抵制,这早不是第一次了。
去年7月,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公布一项调查俄罗斯官方支持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报告,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日本等10国的反兴奋剂机构,以及20个体育组织计划同一天向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写信,要求全面禁止俄罗斯运动员参加里约奥运会。虽然奥委会最后没有完全同意,但俄罗斯田径队还是被逐出了里约奥运会。
更早一点,2014年俄罗斯举办冬奥会时,美、英、法、德领导人都表示不会前往索契。那一届冬奥会被大量抵制的声音困扰,因为俄罗斯通过了一个被认为“歧视同性恋”的法案。
虽然这一次的由头换成了兴奋剂,从第三方的角度,还是能嗅到超越兴奋剂的某种刺鼻味道。
围绕近些年举办的奥运会,国际舆论场上经常出现“制裁”“抵制”的喊叫。它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发自西方国家的组织和媒体,而俄罗斯无疑是它们发难的“重灾区”。
这不能不让人联想起30多年前的场景。1980年几十个国家抵制了在莫斯科举办的夏季奥运会,以此抗议苏联发动入侵阿富汗的战争。4年之后,苏联等共19个国家还以颜色,抵制了美国洛杉矶夏季奥运会。
那时毕竟是美苏冷战时期,双方尖锐对立,两大阵营高度隔绝,那种不由分说的抵制还情有可原。但如今冷战已结束20多年,按理说大家早该握手言和、平心静气地一起好好玩耍了。
毕竟,除了赛场,能让不同国家一起玩开心大趴的场合真的是很难找到了。
而且那两次相互抵制使奥林匹克运动蒙受了损失,国际奥委会之后已经多次申明,反对再以任何形式及理由围绕奥运会进行抵制和歧视。但在地缘政治面前,这一切看来又成了浪漫的口号。
从现在的大格局看,俄罗斯在各个领域都受到来自西方的打压。自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事件之后,莫斯科饱受经济制裁和政治排挤,但它并没有退让或屈服,反而针锋相对以牙还牙。因此西方继续在更多方向出招,比如上个月,“今日俄罗斯”等媒体在美国司法部的压力下登记为“外国代理人”,一些报道活动都受到严格限制。不久后,普京签署类似的法案予以回击。
在此背景下,我们很难排除,奥委会的决定里是否掺杂了西方对俄罗斯的立场和态度。有不少网友都明确认为,这背后有西方的干预。
政客的把戏 运动员的悲哀 冷战从未停止
兴奋剂固然不对,但是美国整双重标准不是更恶心吗?
国际奥委会一样无耻啊!西方傀儡
典型的将政治延伸到体育领域!美国为首的西方就这样!
兴奋剂只是表面现象,本质现象就是西方对俄罗斯的封锁
不管你们怎么想,反正刀姐是信的。
启示
一百多年前,当顾拜旦倡导建立第一届现代奥运会时,他就希望体育可以摆脱世俗政治力量的控制,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然而现在的事实是,虽然我们都希望体育远离政治,但政治斗争的硝烟总是有意或有意间,弥漫到体育赛场内外。不单是俄罗斯有这样的遭遇,中国也有类似的经历。
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2008年,在“3·14”事件后,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过程受到空前阻碍,“藏独”分子从中搞破坏,西方媒体也跟着煽风点火。
就在上个月,中国U20足球队到德国踢友谊赛,现场看台上的“藏独”分子打出他们的标志性旗帜,中国队员退场表示抗议后,德国方面才劝说“藏独”支持者收回旗帜。事后德国足协方面却态度恶劣,称这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很多德国媒体都指责中国“不尊重德国的言论自由”,甚至有一些叫嚣称“给中国人一张红牌”“中国人不值得尊重”。
这些事都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周遭的世界,被西方主导的规则环绕。西方国家凭借历史形成的优势,构成了经济、政治、文化及军事上的全方位强势。尽管随着中国的崛起,这样的强势受到相对削弱,但是“老子先前阔”的优越感,“你也配姓赵”的傲娇感,以及“儿子也敢打老子”的失落感,都让西方固执而吃力地狂刷唯我独尊的存在感。在一个西方嗓门依然很大,容不下异质思维的体系中,非西方国家要做点申辩真挺难的。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大体接受了西方政治体制,多党制、西方式选举在俄都已实现,那些年它非常努力地与西方交好,但换来的却是西方对俄罗期的穷追猛打。旁观者看了都心寒,连刀姐也为它捏一把汗。
情况已经很明朗,非西方大国就算搞“西式民主”,也不可能彻底缓和同西方世界的关系。西方需要的是言听计从的马仔,不是平起平坐的对家。对这一点,我们一定得清醒,千万不能抱幼稚的幻想。
近两年,随着中国不断崛起,有些西方明星不轻易说中国坏话了,大跨国公司注意针对中国的“政治正确性”了,但这里面有多少真诚的成分,十分可疑。也许这些是一个大矫正进程的开始,但离真正的公平还很遥远。
怎么办?无他!要维护自身利益,唯有自己由内而外真正的强大。
本文链接:http://www.gdjsdr.com/html/global/info_21663.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