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中国赢了”
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和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史学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大有可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史学界应推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这样的著作,用史实阐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章。
张文木:社会主义是世界大道 代表着希望和未来
中国所有的成就,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没有社会主义制度,一切皆空。
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启示
中国从发展之“核”、发展之“策”、发展之“道”三个方面对发展中国家探寻现代化之路提供重要启示。
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世界意义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风格和魅力,推动了国际政治文明和外交文明的创新发展。
研究中国制度,该换套标准了
观察和研究中国制度体系,首要的理论工作在于立自己的标而不是对别人的标。这个认识问题不解决,被别人的标准牵着鼻子走,最后形成的政治学知识不仅会成为别人知识体系的配角,还可能对自己的政治发展实践起到误导作用。世界上不少国家在这方面已经留下政治教训。
新时代的中国如何与世界对接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将迎来新的更大的战略机遇期,这个战略机遇期会比过去30年更为持久。
陈先达:要警惕普世性名义下的思想入侵
我们应该吸取西方文化中优秀成果,但要防止西方核心价值以普世性名义的思想入侵。
摆脱卑怯,知识分子请睁眼看祖国
近来,国内对与中国实力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弱势现状多有反思。中国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因此遭到不少批评,挨了鞭子。这些批评是否合理?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厘清知识分子在中
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关键在创新
9月29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就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进行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学者如何理解这“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