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中国共产党人事选拔制度成熟高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消息网9月21日报道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9月19日刊发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的文章称,中国共产党是通过实现其使命来获取其政治合法性而执政的。在这个“使命”的驱动下,中共形成了“以事设人”的选拔制度原则。这和失去了使命感的西方政党“以人设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文章称,无论哪一个国家,人事安排问题都是顶层政治的关键问题。在西方国家,一旦总统(或者元首)选举年来临,在整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整个国家的事情都是围绕着新总统会是谁这个问题。
文章称,中国实行的不是西方那样的选举制度来产生领导人,而是先选拔、后选举的制度,就是先通过一套很复杂的机制和程序来选拔一批优秀干部,然后交由党中央委员投票选举选出领导集体。就是这个选拔制度,是很多人尤其是西方人所最看不懂的地方。但正是这个看不明白的地方,是中共作为执政党成熟的体现。
郑永年指出,其实,西方人看不懂中国政治,倒不是中国政治本身的缘故,而是很多人往往要不简单地用西方意识形态或者价值观对中国政治作出判断,要不就用西方概念或者理论来解释中国政治。前者导致这些人只能对中国政治表达一个极其主观的偏好,后者则导致这些人对中国政治的肤浅、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文章称,实际上,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执政党的高层人事选拔早就呈现出其客观规律来。概括地说,中共不仅仅是一个执政党,更是一个使命党。就是说,中共是通过实现其使命来获取其政治合法性而执政的。很显然,在这个“使命”的驱动下,中共形成了“以事设人”的选拔制度原则。这里的“事”便是使命,“人”就是领导班子。
文章称,这和西方的政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今天的西方政党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具有进取精神了,失去了使命感。因此,西方制度更多地表现出“以人设事”。各政党之间、各届政府之间,政策往往没有连续性,一个政党上台了,不仅人事大变动,而且跟着人事变化的更是剧烈的政策变动,新政府可以完全否定前任的政策。实际上,在进入大众民主政治以来,西方统治阶层也就是精英之间,就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没有共识,多党制俨然已经成为互相否决制。这给政治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对社会经济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文章称,中国刚好相反,表现出“以事设人”,通过人事安排去实现执政党的使命。经过了1949年前长期的战争和革命斗争,也经过了改革开放以来将近40年的国内建设,执政党不仅促成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更实现了自身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无论在理论还是制度实践层面,较之世界上其他的政党,中共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执政党,没有人会怀疑其作为中国政治主体的地位。
文章称,从正在发生的趋势来看,中共的人事原则也已经非常明显,那就是要把最有能力履行党的使命的干部选拔出来和提拔上来。
郑永年指出,在西方,也并非没有人注意到中国的这些政治变化。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人也肯定中国所发生的这一切。
文章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发展出一套成熟的干部选拔制度,无论是最高层的领导人还是普通干部,所选拔和重用的都是具有丰富治国理政经验的人。和其他国家的领导层比较而言,中国并没有产生很多国家所经常发生的“低质量”领导层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中共领导层才强调说,今天的中国也在探讨一种更好的政治体系。
本文链接:http://www.gdjsdr.com/html/zhongguo/info_20395.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