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中国主题图书走近西方读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作者:李霄 时间:2015-04-02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未标题-1.jpg

通过审视中国主题图书在海外市场的传播概况,不仅可以了解外宣已取得的成绩,也能发现中国内地版图书产品在海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主要表现在:

首先,出版语言成为障碍。语言始终是阻碍信息交流的一道屏障。内地版图书以中文为主要出版文字,在众多英语奖项、英文图书畅销榜、英文书评媒体中发挥的空间有限,纯粹依靠少数华人和外籍汉学家为主的汉语读者群也很难产生较大的影响。国内出版界若想通过图书产品传播中华文化和价值观,真正进入西方主流社会,语言是首先要逾越的障碍。

其次,海外市场覆盖不足,发行信息渠道不畅。尽管越来越多的内地版图书信息进入数据库,初步拓展了海外发行信息渠道,但近九成的内地版中国主题图书还是以本地为目标市场,无论是美、加、英、澳等主要英语市场,还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语市场,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且绝大多数限于单一市场发行,同质多区域市场(如同语言区、地域接壤等)同步发行的产品很少。此外,入库的信息本身存在不够翔实、翻译质量差等诸多缺陷,直接影响海外消费者获取和解读产品信息,从而导致产品发行不力,无法适应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为一体的现代出版流通体系。

再次,内地版图书的曝光率小,中文图书缺乏推介平台。因受语言、出版国、受众等因素的限制,内地版图书在奖项角逐、榜单推介和媒体宣传方面均显不足。目前,聘请海外专业书媒进行宣传推广的内地版图书屈指可数,在国外图书馆界、行业组织等文化机构向大众读者推介评奖阅读书单中,也很难看到内地版书籍,上榜的更是寥寥无几。中文版图书的推介相对英文版产品更是困难,不仅缺乏中文作品的专业推广平台,而且在当前海外各主流推介平台中也属于凤毛麟角,推广力度也次于西班牙文、法文、德文等其他非英文作品。

扩大中国内地出版物的海外市场传播和影响力,进一步推进外宣工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需要付出长期而不懈的努力。因此笔者建议:

首先,应加强英文版图书的出版。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无疑是当今最具传播力的语言载体。通过出版英文读物可以快速越过语言障碍,在英语市场以及更大范围的国际市场里传递中国文化、思想等信息。因此,在推动中国作品走出去的事业中,在积极推广中文及其他语种的作品之外,更需要鼓励多出版英文原创、译著,或中英双语的精品佳作,才能更深入地、直接地传递思想,交流文化。

其次,应注重与海外文化传播各界的合作,加强内地版图书的推介力度。在图书产品走进海外市场、走近西方读者的过程中,无论是海外发行、评奖、书榜、书评等任何传播形式,都需要借助包括出版物信息服务平台、报刊广电网站等大众传媒、图书馆界、教育研究机构在内的各类主流文化机构及行业组织的宣传和推广。内地版图书必须重视传播的各个环节,并加强与重要推介平台的合作,才能有效地推进产品两个效益的实现。尤其在中文版图书的推广工作中,应注重推介平台的建设。

再次,需建立中国出版海外市场信息监控体系,加强对海外市场的分析研究。全面及时掌握海外市场中有关中国出版的信息动态对我国行业在各阶段调整和制定对外政策至关重要。鉴于当前针对海外各市场的信息或分散或缺失的现状,笔者建议通过国际书目情报及市场信息服务部门等主要信息端口,购买或收集海外市场中有关中国出版产品上下游的行业信息,逐步建立中国出版海外市场监控数据库,为国内及时通报海外书情。同时,组织专业团队分析海外各市场数据,挖掘行业情报,辅助出版行业了解海外市场,并为其提供对策建议。

本文链接:http://www.gdjsdr.com/html/strategy/info_2155.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雷雨

看完这篇文章心情如何

头条

西方“钱主政治”无法跳出周期律

西方“钱主政治”无法跳出周期律
有人痴迷西方民主,认为西方民主是消除腐败的根本之道。他们不懂得,毛黄“延安窑洞对”中讲到的[详细]

文章排行

评论排行